媒體報道 歸檔 - 澳華集團 /?cat=116 做世界高端飼料創領者 Thu, 23 Oct 2025 07:02:04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4 深圳衛視報道 | 澳華集團以“科技飼料”守護藍色糧倉 /?p=22121 /?p=22121#respond Mon, 20 Oct 2025 06:46:59 +0000 /?p=22121 背景:“海洋産業高質量發展”特别策劃,深圳衛視《大灣區會客廳》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聚焦水産動物營養與飼料...

深圳衛視報道 | 澳華集團以“科技飼料”守護藍色糧倉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背景:“海洋産業高質量發展”特别策劃,深圳衛視《大灣區會客廳》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聚焦水産動物營養與飼料領域,如何守護“藍色糧倉”。作為深圳企業代表,澳華集團副總裁鄧登博士接受采訪,介紹公司在水産動物營養與飼料領域的創新研究與發展。

農業科技的進步主要兩個推動力,來自遺傳育種,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營養飼料,在水産養殖來講,飼料就是最重要的投入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在《大灣區會客廳》訪談中強調。這位長期緻力于水産動物營養與飼料研究的科學家,多年聚焦守護“藍色糧倉”的國家戰略。

作為世界最大的水産品生産國與出口國,中國貢獻了全球近2/3的養殖産量。2024年,深圳海洋經濟總産值達5409億元,占GDP比重14.7%,同比增長5.8%,這座正在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創新之都,正在藍色經濟領域展現出蓬勃生機。

PART 01向海發展:深圳的藍色雄心

深圳正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道路上快速前進。根據最新數據,深圳已集聚涉海經營主體11萬家,培育高新技術涉海企業2508家。

在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海洋城市競争力指數報告(2025)》中,深圳在“科技創新”維度高居全球第四,PCT國際專利授權量、城市研發投入經費等細分指标跻身全球前十,強勢拉動整體排名至全球第11位,居第二梯隊頭部。

麥康森院士:深圳在水産養殖領域也能發揮重要作用,助力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作為一個改革開放的前沿區,它的創新理念、創新文化,它的市場意識,它的産業體系的完善,更重要一個,人才的聚集效應。我想深圳在這方面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這種創新意識永遠是在你創新發生之前所需要的要素。據我所知,我也有這朋友在深圳也是做合成生物學的,面對的也是飼料蛋白源

PART 02 澳華集團:科技賦能水産養殖的典範

在飼料研發領域,不僅有科研院所的探索,還有企業的發力。

鄧登,是水産營養學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家,也是深圳市澳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負責人。

2001年,鄧登就進入了麥康森團隊學習,博士畢業後,他在麥院士推薦下加入澳華集團,開啟了19年的飼料研發生涯。

從氨基酸分析到重金屬檢測,每台儀器都關乎飼料的安全性與營養性,覆蓋了飼料驗證的全流程,而這些檢測數據直接指導着配方優化,并大幅提升研發效率。

如何将水産飼料驗證從數月壓縮至幾天?

 

鄧登:這裡是魚粉以及其他動物蛋白的樣品檢測室,這裡面有上百種的魚粉以及相關的像雞肉粉、豬肉粉這些替代原料,我們都要想辦法把這動物性的進口的原料,轉換成我們非糧的、植物性的低價值的粕類原料,這樣就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這裡會用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設備,就是我們這台(單胃)動物仿生消化儀。原來我們做一個魚粉替代的營養性的實驗,可能養殖魚蝦要花3個月的時間才能看它的效果,但通過這個仿生消化儀,我們可能通過3天到5天,就能看出魚粉的原料或者運用的飼料的消耗率能不能代替(魚粉),能不能達到效果。這是我們和中國農業大學一起合作開發的,已經是第二代的産品了。

澳華“小試、中試、大試”三級體系,驗證飼料營養效果,确保科研成果穩步落地

鄧登:從我們拿到的科研院校的理論性的、基礎性的成果,我們作為企業,更看重終端使用的應用性的生産化的效果。在這裡面我會通過做一些小試,來看科研成果轉化成實際應用的效果如何,然後我們再到後面,還有一個中試的系統,中試系統成功之後,我們再到我們的這個實驗大堂進行大試。最後,才會成為我們推廣到我們養殖戶用的飼料産品。

這邊是我們一個小試的養殖實驗系統,這個桶雖然不大,但它發揮的價值非常大。比如我們的現在最先進的一款,叫做“蝦奶粉”,還有給我們海水魚用的,魚寶寶用的這個“苗狀元”“苗安康”都是在我們的這個試驗系統進行的效果驗證。每天我們要精準的投喂我們這個“奶粉”飼料,然後看它的這個水質的變化,魚苗、蝦苗的生長情況,它的活躍度、活力怎麼樣。現在我們的實驗人員,正在測它的水質和進行采樣。如果是生長效果不好,證明它的飼料可能營養不夠全面,我們會把這個課題,再反饋給我們的院士團隊,他們會做重新的設計和改良優化。

用棉花籽和酒糟等替代魚粉 拓寬水産飼料蛋白源

 

鄧登:飼料成本占養殖總成本超過50%。鄧登說,中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飼料原料,澳華經過多年的産學研融合發展,用棉籽釀酒産生的酒糟等非糧蛋白源,将魚粉進口依賴度降低一半,同時提升飼料轉化率,這一創新不僅緩解了卡脖子風險,更推動了循環農業。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發成果,其中很多來自于我們的麥康森院士的團隊。比如說我們利用非糧蛋白源降低我們的配方中魚粉的使用量。新疆産棉花,棉籽裡面含有油和蛋白質。棉油可以作為一個能量,棉籽基本上直接是沒法用的,動物也不會吃,它适口性也差,含有棉酚、多糖等抗營養因子。我們通過把它進行發酵和酶解技術,把這些抗營養營養因子去除掉,讓它的蛋白質被動物更好的消化吸收。這樣一加工利用之後,就會變成一個很好的飼料原料。

 

PART 03 高端、高效、高回報,澳華緻力于成為世界高端水産飼料第一品牌

 

中國的水産飼料産量占世界的50%,中國水産飼料的技術水平,也代表世界水平。

麥康森院士:水産養殖我們中國占了世界的2/3,我們的水産飼料也占了世界的50%,所以中國最大的那就是世界最大的,中國水平最先進的那就世界水平最先進的。就在我們深圳,中國的水産營養跟飼料是達到世界的領先水平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就飼料效率,所謂飼料效率,就是用最少的飼料養出一斤魚一斤蝦,那就是你的水平。

我們用低質的原料,還産生那麼好的飼料效率、那麼好的飼料效果,那就是我們的技術水平。

在深圳海洋産業發展浪潮中,澳華集團作為一家領先的農牧企業,正通過科技創新推動水産養殖業的高質量發展,緻力于成為世界高端水産飼料第一品牌,始終堅持“高端、高效、高回報”的品牌理念,依托卓越研發能力持續推出環保綠色的高效飼料。

多年來,澳華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等院校機構開展産學研合作,聯合中國科學院建立 “高效環保水産養殖” 聯合實驗室,聯合中國海洋大學建立“水産動物營養與飼料”實驗室,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成立澳華 “院士工作站”,把更高端、前沿的研發成果産品化、規模化, 實現 “高端、高效、高回報”的價值承諾。


從實驗室裡的一粒微粒飼料,到廣闊海洋上的養殖工船,從傳統港航業務到高端海事服務,以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澳華等為代表的科研機構、企業,正與深圳一起書寫向海圖強的新篇章。

來源 | 深圳衛視《大灣區會客廳》

深圳衛視報道 | 澳華集團以“科技飼料”守護藍色糧倉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feed=rss2&p=22121 0
告别“年底賣魚”老傳統!“一年養1季半”熱水魚模式捕捉市場高價,畝利潤破萬元 /?p=22023 /?p=22023#respond Thu, 04 Sep 2025 07:59:09 +0000 /?p=22023 在江西的青山綠水間,有一位與草魚相伴三十載的養殖者,人們親切稱他為“強哥”。24歲那年,他青春正好,毅然投身養...

告别“年底賣魚”老傳統!“一年養1季半”熱水魚模式捕捉市場高價,畝利潤破萬元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在江西的青山綠水間,有一位與草魚相伴三十載的養殖者,人們親切稱他為“強哥”。24歲那年,他青春正好,毅然投身養魚事業;如今年逾五旬,他依然堅守塘頭,初心未改。

這三十年,是我國水産養殖業劇烈變遷的歲月。

強哥親眼見證、親身參與了從粗放到集約的行業蛻變。如今他再次大膽創新,打破傳統節奏,嘗試“一年養1季半”的“熱水魚模式”

這一次,他不僅抓住了七月的價格高峰,畝利潤更是突破萬元,創下過去難以想象的成績。

強哥是無數在市場中沉浮的老一輩漁農的縮影,更是勇于突破自我、追求更高目标的創新者。接下來,讓我們走進強哥的養魚故事,探尋他成功背後的智慧。

 

江西的強哥,從24歲青春正盛開始養草魚,如今54歲的他依然初心未改,滿懷熱忱地堅守在養魚這條路上。

三十年光陰流轉,他親曆了江西草魚養殖從粗放到集約、從傳統到創新的蛻變——放養密度從畝産100多尾躍升至1000多尾,産量翻了幾番,他也成了行業發展的“活見證”。

然而,市場從不溫柔。他賣過每斤10多元的“天價魚”,也熬過連續幾年在成本線上掙紮的苦日子。

“十年前,草魚四塊多一斤還能掙點,現在這個價,刨去塘租、飼料、人工、電費,也就剛夠保本。”強哥語氣中透出幾分無奈。

他清楚地看到,傳統“年頭投苗、年底賣魚”的模式,造成草魚大量集中上市,魚價被壓得低迷不振。近四五年,年底2斤規格的草魚塘頭價普遍隻有4~5元/斤,稍有不慎,損耗一大,整塘魚就算白養了。

以他去年的養殖情況為例,每畝投放1100尾、每斤8尾規格的魚苗,從5月養到次年1月,出魚均重2.7~2.8斤,最終售價隻有4.9元/斤。忙活大半年,幾乎沒利潤。

“時代不一樣了,我們不能還是老思路。”不甘被市場牽着走的強哥,決定換一條路走。

今年,他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徹底告别傳統節奏,轉向“一年養1季半”的“熱水魚模式”。

即“上半年養成魚,下半年養魚苗”——趕在7~8月份出一批熱水魚,再利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培育一批魚苗,從7~8尾/斤養到4~5兩規格

4月底,他在一口14畝的小塘中投下5兩左右規格的魚苗,畝放1200尾。精心喂養兩個多月,到7月16日幹塘時,平均規格已達到2.3斤。

更令他振奮的是,這批魚趕上了7月份較好的行情,塘頭價賣到7.4元/斤。

“七月魚價變得快,兩天就能跌三四毛,一星期能掉一塊多。”強哥說起來仍略帶遺憾,“我請不到趕網工人,賣得遲了幾天,要不然8塊都賣得到!”

盡管如此,這批熱水魚的畝産依然超過2700斤,使用澳華“草魚安康”,噸産達到1550斤。最終,14畝塘淨賺14萬元,相當于畝利潤1萬元。

這在他過去的養殖經驗中,幾乎不可想象。他也成為當地“一年養1季半”模式的成功典範。

當然,新模式也有其技術瓶頸。每年4~5月魚苗分塘後容易出現應激,需要精細調理;5~6月雨季來臨時,很多魚塘加不上料,甚至暴發疾病、出現大量死魚。

但強哥的魚塘不僅平穩度過梅雨,還做到了接近“零損耗”

他的秘訣,是澳華的發酵生物料“魚康寶”。開春階段,他大量投喂這款産品,待魚長到1斤左右再逐步減量,并定期補充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系統維護魚體腸道和肝膽健康。

“魚隻要内在健康,就能吃得進、吸收快、少生病。”強哥總結道,“這才是高效養魚的根本。”

從傳統到創新、從“保本”到“畝利萬元”,強哥用三十年的堅持和新一代養魚人的魄力,真正诠釋了何謂“不忘初心,與時偕行”。

同樣在江西養了近30年草魚的王老闆,過去養魚也都是沿用老傳統,通常在4~5月放苗,直到年底或次年才能将魚養到2斤多上市。

由于養殖周期長達一年,飼料消耗大,投入成本高,養殖利潤一直非常微薄。他清楚地記得,2022年至2023年,50畝塘連續兩年虧損超20萬元。

面對經營壓力,2024年王老闆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轉變思路、突破傳統。他選擇與澳華合作,投喂高檔膨化料,力争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去年5月,他投放了每斤7~8尾規格的魚苗,畝投苗量超過1000尾。令人驚喜的是,到10月份草魚平均規格已突破2斤,塘頭價達到5.2元/斤。再加上套養的鲫魚、黃颡魚和花白鲢等品種的收益,一口10畝的魚塘實現盈利4萬多元,相當于畝純利潤4000多元。

不僅如此,這一批魚的養殖過程格外順利,飼料(澳華618)噸産達到1300多斤,相比以往提升了至少300斤,養殖效益顯著提高。

今年6月18日,他在一口塘轉苗5400斤,規格為0.45斤,使用澳華“618+草魚安康”飼料投喂。至8月21日打樣時,草魚規格已達1.6斤,淨增重1.15斤,60天規格翻了2.5倍。

按照這一生長速度,這批魚預計可以在9月上市,下半年還能養一批魚苗。

強哥與王老闆的養魚故事,是一個行業的變遷、一代人的思考,以及一種在時代浪潮中“不斷創新”的養殖智慧。

告别“年底賣魚”老傳統!“一年養1季半”熱水魚模式捕捉市場高價,畝利潤破萬元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feed=rss2&p=22023 0
不服不行!2兩小魚苗,100天狂飙到2.4斤,他的賺錢速度太快了! /?p=22018 /?p=22018#respond Wed, 03 Sep 2025 07:54:03 +0000 /?p=22018 随着養殖環境變化、市場競争加劇,作為淡水養殖傳統養殖區的湖南,以往依賴老一輩經驗的養殖模式,已難以适應當前市場...

不服不行!2兩小魚苗,100天狂飙到2.4斤,他的賺錢速度太快了!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随着養殖環境變化、市場競争加劇,作為淡水養殖傳統養殖區的湖南,以往依賴老一輩經驗的養殖模式,已難以适應當前市場發展需要。   

在這一背景下,湖南的養殖從業者勇于創新、積極突破,逐步在實踐中探索出多樣化的草魚養殖模式。正如小編此前實地走訪的彭老闆“快魚模式”和張老闆的“低密度大草魚模式”。

前者通過高密度放養、優質膨化料和精細管理,實現了100天内從2兩苗到2.4斤成魚的快速産出;後者則采取低密度養殖,打造均重9斤以上的大草魚,以品質和規格赢得市場認可。

這兩種模式一快一穩,一密一疏,看似截然不同,卻都取得了顯著的效益,不僅為養殖戶提供可借鑒、可複制的經驗,也推動草魚養殖業向更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01快魚模式——100天出魚,從2兩苗到均重2.4斤

湖南彭老闆深耕水産養殖近三十年,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更是當地公認的養殖示範帶頭人。

多年來,周邊衆多養殖戶都以他為标杆,從養殖模式、飼料選擇到動保産品,都參照他的做法。

當前,他成功摸索出一套高效的“快魚模式”,即畝投放500~600尾、規格約2兩的魚苗,全程投喂草魚膨化料,僅用100天左右就能出均重2斤多的魚。

去年8月,彭老闆一口50畝的魚塘投放了2兩規格的苗種,每畝投放600尾。

11月15日出魚,至12月份幹塘,産出均重2.4斤的小草魚,賣價為6.2~6.3元/斤,總出魚量達10萬多斤。

扣除成本,該批草魚實現總利潤19萬元,且澳華“草魚安康”表現優異,噸産達到1485斤(未計入1萬多斤的鲫魚産量)。

彭老闆對“快魚模式”的成效相當認可,并推廣給周邊養殖戶。他總結出該模式的三大優勢:
第一,縮短養殖周期,加速資金周轉:傳統草魚養殖通常需一年或更長時間才能上市,而“快魚模式”通過高密度養殖、優質膨化料及精細管理,将周期縮短至三個月,顯著加快資金回收,提高池塘綜合利用率。

第二,錯峰上市,捕捉市場高價:該模式通過精準控制養殖節奏,可實現錯峰上市或提早上市,規避年底集中上市的價格低谷期,更容易賣出好價錢。

第三,飼料利用率高,養殖更高效:選用優質膨化料(如澳華草魚安康),是實現快速生長和高産的關鍵,可降低單位産量的飼料成本。

然而,“快魚模式”也對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把握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首先,魚苗從育苗池轉塘後,需進行至少2次消毒,促進傷口愈合,預防水黴病,後期定期殺蟲,有效提高成活率;

其次,7~10月高溫季節,應定期改底、消毒、補肥、補菌,每月至少操作2~3次,注意交替使用EM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以穩定水質、維護腸道健康;

最後,投喂管理需依據天氣、水溫和魚體生長靈活調整。養殖前期(6月底前)投喂率控制在魚體重的1%以内,提高苗種的成活率;後期(7月後)逐步提升至1%~2%,高峰期可達2.2%左右。

彭老闆通過“快魚模式”不僅實現了自身養殖效益的提升,也為周邊養殖戶提供了一條可複制、高效率的新模式,展現出帶頭人的示範作用。

02低密度大草魚模式——畝投放200~300尾,年底沖刺9~10斤

張老闆從事水産養殖已有六年時間,目前擁有8畝育苗塘和24畝成魚塘。

通常采取分段養殖模式:首先在一年時間内,将每斤十多尾的小規格魚苗培育至1~2斤左右;次年4月進行分塘,轉入成魚塘繼續養至年底,此時草魚均重可超過9斤/尾。

今年4月,張老闆按畝均300尾的密度,分批投放了兩種規格的草魚:1.7斤的共2200尾,2.2斤的共5000尾。截至7月22日打樣測定,這批草魚均重已達到5.4斤。折算下來,平均每月增重達1.1斤,長勢較為理想。

在他看來,低密度養殖是實現穩健生産的關鍵策略。降低放養密度不僅擴大了魚的活動空間,減少因搶食導緻的應激反應,還有效控制了病害傳播風險。

得益于此,自4月分塘以來,這批草魚僅死亡68尾,成活率較高,養殖過程較為順利。

盡管低密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害發生概率,張老闆仍高度重視日常管理。

投喂方面,他選擇澳華草魚料,并根據生長階段調整飼料:7月下旬前投喂“草魚安康”,有利于草魚快速生長,拉升規格;後期切換為“618plus”高檔顆粒料,以增強肌肉緊實度,提升魚肉品質和出塘外觀。

水質管理上,他堅持每2~3天檢測一次氨氮、亞硝酸鹽和pH值等關鍵指标,确保水體穩定。每月至少進行1~2次底質改良,交替使用氧化型和生物型底改産品,有效分解池底有機物,抑制有害菌繁殖,并及時添加益生菌。

增氧方面,每晚10點至次日清晨6點運行水車式增氧機,午夜12點至早8點開啟底部微孔增氧,總功率配置達5.5千瓦。盡管每月電費支出超過1200元,但他認為持續充足的溶氧是保證魚類生長速度和健康的必要投入。

此外,他還定期抽樣檢查魚體健康狀況,重點觀察腸道及肝膽顔色與形态,一旦發現異常便及時調整投喂方案或實施防治措施。

除此之外,由于購入的苗種質量不穩定,育苗成活率低也是當地大草魚養殖的一大痛點問題。

對此,張老闆建議:首先,苗期應做好保肝護膽等内服保健,每15天拌料投喂一次;其次,白露前後要特别防範蟲害問題;再次,養殖過程中需勤開增氧機,抑制底部有害菌繁殖;最後,堅持“前期補肥、後期補菌”,維持水質穩定。

不服不行!2兩小魚苗,100天狂飙到2.4斤,他的賺錢速度太快了!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feed=rss2&p=22018 0
如何抓住2025年大草魚行情?20多年“老塘主”的穩赢秘籍大公開! /?p=22010 /?p=22010#respond Tue, 02 Sep 2025 07:46:42 +0000 /?p=22010 “去年大草魚一斤賣不到6塊錢,很多人都虧了!” 據了解,武漢地區是中大草魚的養殖重地,但連續三年的低魚價讓養殖...

如何抓住2025年大草魚行情?20多年“老塘主”的穩赢秘籍大公開!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去年大草魚一斤賣不到6塊錢,很多人都虧了!”

據了解,武漢地區是中大草魚的養殖重地,但連續三年的低魚價讓養殖戶苦不堪言。尤其是2024年大草魚價格一度跌破成本線,多數養殖戶隻能保本或直接虧損。

2025年上半年,草魚市場行情一路高歌猛進,2斤規格的草魚飙升到8元以上。這五年一遇的好行情,宛如給養殖戶注入一劑強心針,重新燃起了他們的希望。

通常大草魚的養成需要至少三年的時間周期,比如2024年3~5月入塘的水花,當年年底隻能長到1~3兩,2025年年底才能長到2~4斤。而5斤以上規格的大草魚,則需從2022年的水花養起。因此,大草魚的庫存量并不會一下子增多,年底的行情值得期待。

養殖戶如何把握住這一波好行情?接下來,向大家分享幾位資深養魚人的經驗之談。

01制定精準投喂策略,1個月長1斤魚

擁有二十多年養魚經驗的張老闆,近年來養殖效益持續穩定。即便在去年的低魚價下,他依然實現了畝利潤超1500元的佳績。

這份穩健的收益,源于他始終堅持的核心策略——“投好料、沖規格、出大魚”。

張老闆現有35畝塘,劃分成2口成魚塘搭配2口苗塘,通常在苗塘投放10尾/斤的規格苗,養殖一年後長到2~3斤,再轉大塘養到9~10斤的大草魚,整個周期需要兩年時間。

2024年,一口16畝的塘2月投放1斤的草魚1406尾、4.2斤的草魚600尾、0.33斤的鳊魚1570尾、0.2斤的鯉魚5000尾;12月産出平9.5斤的大草魚16919斤、平2斤的鳊魚2579斤、平3斤的鯉魚4830斤、刁子+鲫魚848斤總計25176斤,畝産1574斤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他的草魚在短短10個月(實際投喂時間不足8個月)内,便從1斤規格飙升至平均9.5斤,基本上平均每月增重超過1斤,生長速度驚人。

張老闆詳細介紹了整個養殖管理流程,針對草魚不同生長階段采取差異化的投喂策略。

3~4月(恢複體質期):
開春水溫低且多變,草魚剛轉入成魚塘并經曆越冬,體質需恢複。此階段投喂澳華“草魚安康”,提供強化營養,助力魚體快速恢複活力。

5~6月(病害防控關鍵期):
草魚進入“老三病”高發期,投喂澳華高檔顆粒料“618”,并每月内服2~3次“正腸寶”,可提升腸道消化吸收能力,增強免疫力,有效抵禦病害侵襲。

7~9月(快速增重沖刺期): 
此時氣溫适宜草魚快速生長,采用澳華“鲲豐寶”+“魚康寶”按 2:1比例組合投喂,在确保腸道健康的基礎上,讓草魚快速生長和增重。

 

02“先穩後快”緻富經,一年沖刺十斤大草魚

萬老闆養草魚近三十載,從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一路養到如今步入中年。憑借着這門精湛的養魚手藝,他完成了人生大事——娶妻生子,培養孩子上大學。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萬老闆養魚從不冒進。踏實穩重的性格決定了他奉行“求穩”之道。

從魚苗(水花)培育到幾兩的規格苗,再到最終養成大草魚,每一個環節他都親力親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據悉,他會劃出5畝多的塘作為苗塘,以較高的密度放養大概1萬多尾苗,從水花養到1兩左右的苗,再培育成6~7兩的老口苗。這個過程他從不急于求成,至少需要花費2年時間。

為何堅持培育這種二齡老口苗?

萬老闆有他的獨到見解:一方面,自家全程把控投喂和管理,魚苗的質量放心可靠;另一方面,雖然二齡苗前期生長速度稍慢,但勝在體質強健,底子打得牢,在後續養殖中抗病力強,能有效規避後期大規模病害的風險。

待到年底或開春,這些6~7兩的二齡老口苗被分塘放養。此後全程投喂澳華“草魚安康”,養到年底(冬至前),即可沖上10斤左右的大草魚。

從去年的幹塘數據來看,澳華料的噸産達1170斤,比市場上的平均水平高出200多斤。

因此,萬老闆的高效養殖策略就是“先穩後快”,即前期穩紮穩打,用兩年時間精心培育健壯的老口苗;後期憑借優質飼料加速沖刺,僅用一年時間,把規格拉到9~10斤。

2025年,萬老闆的分塘養殖密度在200尾/畝,從3月份正常投喂,到7月底,塘裡的草魚均重已突破4斤,意味着平均每個月能長1斤魚。

在3~4月份周邊多個草魚主養區遭遇嚴重病害的時候,不少魚塘損耗率高達30%以上,而萬老闆的整塘魚卻能安然無恙地渡過這場病害高發期,實屬不易。

03一年出多批魚,輪捕輪放提效益

葉老闆雖從2021年才入行養魚,但憑借果敢的個性和不懈進取的精神,在短短幾年間迅速提升了養殖技術。

經過四年的實踐,他深刻體會到養魚的關鍵在于與時間賽跑——既要追求産量,也要注重生長速度。

目前,他采用“輪捕輪放”模式進行養殖,售出一部分成魚(2~4斤)之後便會補苗(60~100尾/斤)入塘,10多畝的塘保持在1萬多尾的密度,相當于畝投放1000多尾。

如果密度過高,他也會賣一部分魚苗。總之,魚塘不會放空,始終維持在一定的養殖密度,全年能出2~3批魚,産量和效益都能大幅提升。

葉老闆一口6畝的塘,去年年底,存塘魚規格已達3~4兩,今年7月10日可出售2.8斤左右的草魚7000多斤,塘口價為7.5元/斤,實現畝利潤5000多元。

據了解,他全程投喂澳華“草魚安康”,噸産可達1817斤。以今年魚價計算,投喂一噸澳華料就能賺回一噸飼料的成本。

葉老闆能在7月賣高價魚的關鍵,在于其出色的管理,即使在4~5月也能正常投喂。

為促進草魚消化吸收并保護腸道健康,他堅持每天投喂一餐“魚康寶”。這不僅有助于魚體糞便的發酵分解,還能淨化水質;同時,他還定期内服保健,10天一次,一次連用3天。

“要想草魚長得快,就要在别人加不上料的時候,依然能正常投喂。隻有搶抓育肥時間,才能實現早上市、占先機。”他總結道。

04畝投料1.5噸,猛投料,增産量

陳老闆養了28年的草魚,始終堅持的一個理念就是“高投入、高産出”。别人養一批魚下來,每畝塘用不到1噸料,而他卻能用到1.5噸料。

他認為,隻有讓魚兒獲得充足且優質的營養,才能實現快速生長,把産量拉起來。

以去年一口12畝塘為例,年初投放4兩的苗1190尾,5兩的苗2600尾,鲫魚和黃颡100斤,底子共1876斤;12月幹塘時賣出平6.4斤的草魚2萬多斤,0.2~1斤的鲫魚4374斤,平0.2斤的黃颡631斤,共出魚2.5萬多斤(中途損耗1000斤)。

統計下來,12畝塘投料22噸,其中澳華“618+鲲豐寶”21噸,草魚噸産高達1104斤。

陳老闆特别強調用料的關鍵性:“我這邊用的都是中高檔料。用什麼料,投多少料,效果差異巨大,有可能噸産相差200斤左右。按6塊錢的魚價計算,每用一噸料的收益相差1200元以上。”

今年年初,他投放1斤多的草魚苗,到7月下旬打樣時,魚的平均規格已達4斤多,再次印證了其“高投入、高産出”模式的有效性。

如何抓住2025年大草魚行情?20多年“老塘主”的穩赢秘籍大公開!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feed=rss2&p=22010 0
專訪 | 蝦料領漲,多品種開花!澳華周勝兵:好飼料讓養殖戶主動選擇! /?p=22007 /?p=22007#respond Mon, 01 Sep 2025 07:33:47 +0000 /?p=22007 2025年水産飼料行業的開局,寒意未消。 然而,凜冬之下,并非沒有破冰者。深圳市澳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專訪 | 蝦料領漲,多品種開花!澳華周勝兵:好飼料讓養殖戶主動選擇!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2025年水産飼料行業的開局,寒意未消。

然而,凜冬之下,并非沒有破冰者。深圳市澳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華”)——其核心蝦料闆塊,在2025年上半年實現了強勁增長! 更令人矚目的是,在高端飼料領域,澳華的養戶依然堅定的選擇高價值産品。

當同行深陷存量市場的白熱化競争與價格泥潭,澳華憑什麼能逆流而上?當養殖戶對飼料品質疑慮重重,澳華的高端産品為何能成為其主動選擇的增效利器?支撐爆發式增長的底層邏輯,又是什麼?

答案,就蘊藏在澳華集團總裁周勝兵所闡述的三駕馬車戰略之中——産品與模式差異化升級、市場極緻聚焦、客戶優質化深耕。澳華以十年磨一劍的百人技術天團為基石,構建起的獨特價值交付體系。他們深入塘頭,以鐵三角聯合作戰模式,将高端飼料、創新養殖方案與精準服務融為一體,最終轉化為養殖戶看得見、算得清的真金白銀

在行業升級的關鍵節點,新一代理念先進的養殖戶正在崛起,澳華精準地抓住了這股變革力量。他們如何與共創未來?下半年,他們又會将目光投向哪些明星品種?水産前沿深度對話澳華集團總裁周勝兵先生,揭秘澳華在存量市場中挖掘增量、以高端價值驅動增長的破局之道。

澳華集團總裁 周勝兵
優質水産業需要怎樣的從業者?

水産前沿:首先想請您談談對水産行業現狀的看法。在您看來,目前水産行業最新的機會點在哪裡?行業又存在哪些問題?

周勝兵:當前水産行業整體處于存量市場,競争異常激烈,可以說是“白熱化”。在這個背景下,産業正全面向高質量方向升級,這也催生了一些重要的機會點,特别是一批優質的新型養殖群體正在崛起。他們通過設備投入、創新養殖模式升級以及采用高端飼料等方式,在市場中迅速成長。具體來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養殖主體的專業化提升。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蝦二代”、“漁二代”等80後、90後年輕從業者進入行業。他們理念新、接受能力強,樂于投入設備、應用先進理念。他們的加入有力推動了行業整體升級,這對飼料企業而言是巨大的機遇。

其次,新技術、新設備帶來的變革力量。設備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新原料、新技術的應用,如生物飼料、發酵飼料、酶制劑技術等,正在深刻改變行業面貌,這是真正的增量機會。我們現在非常願意與這些理念契合的客戶進行共創和聯合創新,共同探索如何将設備養殖、生物飼料、新模式應用得更好,實現更優的養殖效益。過去一兩年,我們投入了大量時間尋找這樣的客戶并開展協同合作。

至于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在存量市場,部分企業陷入了過度競争,導緻産品同質化、價格戰等不太良性的局面,長遠看可能會損害養殖戶的利益。這在各行各業都難以避免,但并非主流。實際上,大部分優秀的企業都在思考如何真正幫助客戶提高養殖效益、多賺錢。我相信随着時間推移,養殖戶會逐漸具備辨别優劣的能力。隻要方向正确、思路清晰,切實為養殖戶創造了價值,他們自然會做出選擇。

水産前沿:水産行業目前處于存量市場,但長期看,人們對高蛋白水産品的需求在增長,未來肯定是上升的。您認為這個上升的轉折點大概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周勝兵:我認為行業大的發展期或轉折點,将出現在整個産業鍊,尤其是消費終端和養殖環節都實現更規範化、健康化、标準化的時候。具體而言,需要幾個關鍵條件成熟:

一是消費端對綠色、健康、标準化水産品的需求更加明确和強勁,從而對上遊生産提出更高要求,促使整個鍊條按照高标準運作二是養殖環節本身在國家引導下更加規範,不符合環保或生産要求的養殖場或養殖戶逐步退出,由那些願意投入、具備先進理念的新一代從業者接棒三是整個産業鍊的各個環節,從種苗、飼料、養殖到加工流通,都要樹立起追求更高标準并付諸行動。當食品安全體系完善、養殖規範化與新技術的應用相結合,帶來養殖效率與品質的顯著提升時,就是行業迎來大發展的時期。

水産前沿:現在已經8月份了,2025年過去大半。對比之前,您觀察到今年行業有哪些顯著的變化?

周勝兵:今年行業的變化确實比較顯著。首先中美關稅問題對市場行情的影響是往年所未見的其次正如前面提到的,新一代理念先進的養殖戶群體加速湧現,他們對高端飼料的需求以及對設備化、養殖升級的推動力明顯增強第三多個養殖品種行情爆發,價格達到曆史高位,随着養殖水平的提升很多優質的養殖戶獲得了可觀的收益最後,養殖戶的整體理念和對行業的認知深度有了很大進步。我在市場走訪中與一些優質帶頭人交流時發現,他們對消費市場、原料行情、養殖技術的理解比以往深入得多,也更開放地接受新事物,積極與優秀企業、科研院校和政府合作,學習如何把魚蝦養得更專業、效益更高。

三大法寶:

聚焦鎮+大客戶戰略+鐵三角聯合作戰

水産前沿:澳華在2025年提出了“三駕馬車”策略,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周勝兵:我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化:首先是産品與模式差異化升級。我們已從單一産品維度,發展到産品套餐,再進一步上升到“大模式”,比如快蝦模式、高産模式、精品大蝦模式等。這不僅僅是提供産品,而是配套專業的技術團隊,提供包含産品、模式和差異化服務在内的一體化養殖經營解決方案。

第二是市場聚焦化。我們做了十幾年的“聚焦鎮”模式,本質是組織分工,讓産品差異化和價值交付能通過這個組織落地。我們将資源集中在經過集團評估篩選出的、具有增長潛力和自身優勢的市場,進行重點突破和建設。

第三是客戶優質化,也就是“大客戶戰略”。我們選擇了一批理念好、在當地有帶頭作用的優質客戶共同發展。這背後有強大的組織支撐,就是“鐵三角”——業務部門、價值交付工程師、配方師——聯合作戰。通過一套标準流程和工具,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和痛點,千人杆槍地進行差異化配套,制定詳細的方案并落實,讓客戶看到我們的用心和實際行動

水産前沿:“優質客戶”憑什麼選擇澳華?

周勝兵:這個也是董事長一直叫我們反複問自己的問題。市場上誰是優質客戶,大家都心知肚明。關鍵是,我們不僅要識别他們,更要思考他憑什麼願意跟澳華合作?客戶更換供應商是有代價的所以我們更要想清楚,我們到底能客戶哪方面帶來價值的提升

因此,澳華會主動匹配客戶的長期經營戰略,了解其發展目标,然後從産品、服務、團隊、資源、信息乃至融資等多個維度,全方位考慮如何支持其發展。内部團隊會共同研讨提案:如何做到差異化優勢?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解決痛點并滿足需求?如何支持其長期發展?調動一切内部資源來支持該客戶。現在的客戶都非常理性和專業,僅僅依靠關系或價格優惠很難打動他們,更重要的是能否真正幫助他們創造更高效益、支持其可持續發展。我們會用完整的方案清晰地展示:哪些是澳華獨有、别人做不到的;哪些是别人能做到但澳華做得更好的。今年,我們成功吸引了許多大客戶,包括一些從未合作過的萬噸級客戶,實現了非常良性的快速增長。

水産前沿:澳華一直以高端定位,如何讓養戶持續選擇高價值産品?

周勝兵:養殖戶現在更多不是為低價買單,而是為更高價值買單。養殖戶的核心邏輯是“收入成本=利潤”。我們的高端産品結合套餐、模式和專業服務團隊這套一體化解決方案,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前端收入如提前上市賣高價、精品蝦溢價或降低綜合成本,最終增加養殖戶利潤。

例如,在南通養蝦,采用我們的高端産品和快蝦模式,能在蝦價最低的6月之前出蝦,哪怕蝦價每斤高2元,一塘蝦2000斤就能多賺4000元,這遠高于高端飼料的額外成本。下半年養精品蝦,耐運輸、品相好,一能多賣兩三塊,收益同樣可觀。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對比大量使用澳華方案的用戶與其他用戶在成功率、産量、規格、生長速度等關鍵指标上的表現,用事實數據證明我們能創造更高價值。光說無用,效果才是硬道理。澳華高端産品能在市場立足并獲得養殖戶認可,背後是長期價值積累的結果。

水産前沿:技術托管是否意味着養殖戶将技術完全交由澳華負責?澳華提供哪些核心服務?

周勝兵:我們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托管服務,核心目标是依據澳華設計的成熟模式,在規定養殖周期内達成預設目标。一套完整的方案涵蓋放苗密度、養殖天數、目标産量與規格、成功率預測以及每日精準的投喂模型等關鍵要素我們已積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在操作層面,澳華并非完全取代養殖戶的現場工人;我們的核心職責在于技術方案的制定與關鍵節點的把控,而日常管理如投喂、巡塘具體執行工作仍由養殖戶的工人承擔。服務人員的配置會根據客戶的養殖規模進行優化,旨在實現服務的高效性:基礎配置可能是一個園區配備一位負責人和幾位工程師,深度托管則會安排專職工程師。目前,行業内像澳華這樣系統化、規模化開展技術托管服務的企業為數不多。

蝦料領漲,多品種加速布局

水産前沿:澳華蝦料做得非常好,您觀察到全國蝦料市場有哪些趨勢?能否介紹一下澳華蝦料近期的表現?

周勝兵:近幾年國内蝦料市場進步顯著,養殖水平快速提升,體現在産量提高、成本控制優化、養殖意識轉變、設備化智能化應用普及等多個方面。養殖戶越來越專業,産業鍊分工協作意識增強,這标志着行業正走向成熟和高效。

澳華在蝦料闆塊的增長勢頭非常強勁這種增長是紮實執行自身策略的結果。增長地區覆蓋了從北到南所有核心蝦料市場在每個區域,我們都明确了市場份額目标和實現路徑,清楚自身的優勢以及客戶選擇我們的理由,并配備了相應的團隊去落實。戰略清晰後,關鍵在于選對客戶、明确價值主張、執行流程制度、匹配組織資源。

專訪 | 蝦料領漲,多品種開花!澳華周勝兵:好飼料讓養殖戶主動選擇!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feed=rss2&p=22007 0
2025華南蝦業創新大會在湛江舉行,澳華榮獲“蝦業發展功勳企業” /?p=21997 /?p=21997#respond Tue, 26 Aug 2025 09:36:38 +0000 /?p=21997 為進一步推動華南蝦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凝聚産業鍊上下遊力量,由騰氏水産商務網、當代漁業主辦的“2025華南蝦業創...

2025華南蝦業創新大會在湛江舉行,澳華榮獲“蝦業發展功勳企業”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為進一步推動華南蝦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凝聚産業鍊上下遊力量,由騰氏水産商務網、當代漁業主辦的“2025華南蝦業創新大會”于8月26日在湛江順利舉行。

本次大會以“微利破局 智能疊代”為主題,彙聚了對蝦行業權威專家、優秀企業代表及華南地區養蝦精英逾700人,共同探索産業新思路、新方法,旨在突破當前産業面臨的困境,推動對蝦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澳華集團蝦蟹産品線技術總監向博受邀出席并發表“微利時代下,澳華的産品解決方案”主題報告,深入剖析了當前對蝦養殖行業所面臨的多重挑戰。他指出,随着傳統中小型散養戶逐步退出,養殖模式正朝着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型方向轉變。

為應對行業變革,澳華憑借差異化競争策略和獨特産業布局,為養殖戶提供高價值産品與一體化解決方案。公司秉持“成就養殖夢想,助力鄉村振興”的使命,通過高端、高效、高回報的産品體系,不斷拓展飼料業務邊界,并提供從種苗、養殖模式到動保服務的一體化支持。

通過創新托管和駐場服務,澳華有效幫助養殖戶提高成功率、産量和品質。蝦奶粉、棚蝦旺/樂、棚蝦安康等高端産品,結合“聚焦鄉鎮”和“價值交付”戰略,助力養殖戶實現高效盈利。此外,澳華還推出了特色養殖模式,在養殖前期利用蝦奶粉提高蝦苗成活率,後期則通過花蝦安康促進育肥,從而提升對蝦的終端市場價值。

自2009年推出第一代蝦安康以來,澳華持續引領行業技術變革與水産品價值升級。曆經十餘年發展,安康系列産品不斷疊代升級,相繼推出蝦奶粉、蟹安康、魚安康、高端苗料、海特料等高價值産品,引領行業回歸産品本質,為養殖動物健康生長保駕護航。憑借在水産飼料方面的卓越表現,澳華集團獲評“2025華南蝦業榮耀榜蝦業發展功勳企業”,其明星産品“花蝦安康”榮獲“年度好蝦料”稱号。

華南作為全國對蝦主産區,小棚養殖模式因環境可控、高産高效和可複制性強而迅速推廣,但仍面臨蝦苗質量不穩、病害多發、新品種養殖技術不成熟、銷售渠道單一等挑戰。因此,如何科學調整養殖品種與模式、加快推進設施化改造、拓展優質銷售渠道,已成為養殖從業者亟待應對的關鍵課題。澳華将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優化高效養殖模式,切實幫助養殖戶提升收益,助力産業升級。

2025華南蝦業創新大會在湛江舉行,澳華榮獲“蝦業發展功勳企業”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feed=rss2&p=21997 0
海南水産養殖産業鍊峰會圓滿舉行!澳華強力布局海南獲官媒盛贊! /?p=21436 /?p=21436#respond Thu, 03 Jul 2025 07:52:59 +0000 https://www.alphafeed.cn/?p=21436 海南,得天獨厚的氣候與資源,孕育了蓬勃發展的水産養殖業,這裡是鄉村振興的沃土,更是中國水産走向世界的窗口。 多...

海南水産養殖産業鍊峰會圓滿舉行!澳華強力布局海南獲官媒盛贊!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海南,得天獨厚的氣候與資源,孕育了蓬勃發展的水産養殖業,這裡是鄉村振興的沃土,更是中國水産走向世界的窗口。

多年來,澳華集團依托蝦料的核心優勢,在海南市場站穩腳跟,蝦料市場占有率達30%。如今,在鞏固蝦料市場領先地位的基礎上,澳華将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為海南的海水魚及種苗産業注入新動力,幫助當地水産養殖實現提質升級。

鄉村振興,澳華助力。7月1日,由澳華集團主辦的海南水産養殖産業鍊峰會在海南海口圓滿舉行。

澳華集團總裁周勝兵、湛江灣實驗室主任助理兼科研發展部部長朱宇珍、澳華集團華南二區總經理王洋、郵政儲蓄銀行海南省分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梁俊、對蝦行業協會會長王平、神農水産種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君、藍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有銘、海南澳華事業部總經理冼華輝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養殖戶、經銷商、科研機構、金融機構代表200餘人參與了本次會議。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官網及官方公衆号“海南農業農村”、海南日報、水産前沿等政府及行業媒體贊許報道。

01海南水産養殖,從擴産轉向提質

▲澳華集團總裁周勝兵緻辭

海南作為我國水産養殖的戰略要地,其種苗産業與養殖發展對全國水産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然而,當前行業正面臨産量下滑與外部競争的雙重挑戰。過去“以量取勝”的粗放模式已難以适應新時代的需求,産業必須從“擴産”轉向“提質”,從“規模”轉向“價值”,通過精細化運營重塑核心競争力。

澳華集團總裁周勝兵表示,澳華始終以“成就養殖夢想,助力鄉村振興”為使命,以創新驅動發展,持續升級高價值産品體系。蝦奶粉、安康系列及“苗狀元”、“苗安康”系列等高端苗料,針對不同區域養殖模式精準定位,搭配科學的動保方案及管家式的技術服務,提供優質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從苗種選擇、飼料供應、養殖技術服務到市場銷售,全方位解決養殖過程中的各種難題,為海南水産養殖産業提質,創造更高的價值。

從具體的産品表現來看:蝦奶粉産品使蝦苗成活率穩定保持在83%以上;金剛安康系列飼料幫助養殖戶提前20天出蝦;針對東星斑研發的專用飼料不僅顯著提升了其消化和免疫系統功能,更使其體色保持鮮紅亮麗,8兩規格的魚在40天内可實現2兩以上的穩定增重。這些數據充分印證了澳華“創新驅動,價值共赢”的發展理念。

▲海南省對蝦養殖協會會長、海南中正水産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王平緻辭

海南省對蝦養殖協會會長王平指出,“海南好蝦苗”的優質口碑享譽全國,特别是高抗系、快大系等蝦苗深受養殖業者的喜愛,這是海南蝦苗産業的榮耀,更是全體從業者共同努力的成果。面對當前市場價格低迷、養殖利潤縮減的困境,我們更需要苗、料、藥、養、市場各環節攜手共同發展,通過對品牌的打造,對模式的創新,對市場的培育,探索更優發展路徑,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産業更好發展。

02創新養殖模式,破局對蝦微利時代

▲澳華集團蝦蟹料産品線技術總監向朝林分享《對蝦行業風雨路,澳華與您同舟共濟》

随着人口出生率降低,國家投資拉動放緩,後疫情時代消費低迷,新模式的快速推廣,對蝦産量快速增加,反季節養殖不再是區域壁壘,加上國家的“一帶一路”政策,對蝦進口量逐年增加,國内對蝦養殖已告别暴利時代,對蝦養殖微利時代來臨。

新局勢下如何才能實現高收益?澳華集團蝦蟹料産品線技術總監向朝林認為“差異化”才是關鍵。隻有規格大、活力好、體色靓、耐運輸的蝦,才能在市場中獲得更高的議價空間。因此,養蝦的成功率、畝産量和蝦價三者缺一不可。

為應對微利時代的挑戰,澳華集團推出了一系列創新養殖模式。其中,白蝦快蝦模式将養殖周期縮短至60天,幫助養殖戶提前上市,搶占高價市場。此外,“白+黑”高效養殖模式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該模式下,金剛蝦的平均産量達到8153.6斤,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586.8斤;冬棚白蝦的澳華塘口平均産量達到11731.12斤,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463.34斤。這些創新模式不僅提升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也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03高品質飼料,助力海水魚産業升級

憑借其卓越的品質,東星斑不僅成為高檔餐廳和宴席的首選食材,還深受追求健康飲食人群的喜愛。在國際市場上,東星斑同樣備受青睐,已然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彙水産品。

高端産品更能體現養殖效果。石斑魚的高品質定位與澳華高端飼料産品的定位高度契合。因此,在穩固海南蝦料市場的基礎上,澳華将目光投向了發展空間更為廣闊的海特料領域。

▲澳華集團海特産品線技術總監黎火金分享《澳華海特飼料研發和介紹》

澳華集團海特産品線技術總監黎火金表示,憑借其卓越的品質,東星斑成為了高檔餐廳和宴席的首選食材,同時也深受追求健康飲食人群的喜愛。在國際市場上,東星斑同樣備受青睐,已然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彙水産品。據估算,海南東星斑的市場容量約為3萬噸。

為了助力東星斑産業高質量發展,澳華創新研發了澳華東星斑料,該産品具有好消化、快生長、體色靓、魚健康等特點,能夠滿足東星斑快速生長的需求,有效縮短養殖周期,在适溫期5兩規格以上的東星斑月增重可達1.8兩以上,且能顯著改善魚體色澤,減少疾病發生。

目前,澳華東星斑料已經獲得了市場的驗證,煙墩的曾老闆采用打料投喂,規格6兩的小魚養殖38天後平均每條魚增重2兩,長速快且背肉厚實;符老闆的規格2兩的小魚投喂38天後平均增重1.2兩,客戶反饋飼料消化性好,水質保持清爽。

黎火金總監進一步分享到。石斑魚作為一種高檔海水魚品種,對原料品質有着較高要求。澳華高端膨化料精選進口原料及優質添加劑,其産品腥香味濃郁、消化率高,使用後可使魚體肥滿度高、活力好、體色靓、長速快。

此外,“苗狀元”“苗安康”等系列高端苗料,針對不同區域的養殖模式進行精準定位,助力海南水産苗種産業實現提質發展。金鲳魚料助力養殖戶早上市,降風險。

04聯合多方力量,解決産業痛點

在會議期間,澳華集團與湛江灣實驗室、普盛集團、神農水産、中正水産、微正水産等多家科研單位及優質企業達成了合作共識,通過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水産養殖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海水魚領域,澳華集團與普盛集團将緻力于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而湛江灣實驗室的科研實力為合作提供了堅實基礎。三方在海洋牧場技術、市場渠道和品牌影響力上各有優勢,通過合作可實現資源共享,提升整體競争力。目标實現海洋牧場的生态平衡,促進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在蝦産業方面,金剛蝦和南美白對蝦産業面臨種苗質量不穩定、飼料同質化嚴重、養殖成功率波動大等問題。澳華集團始終堅持10%-15%的高研發投入,針對不同養殖模式和生長階段開發精準營養方案。中正水産的優質種質資源與微正水産的專業育苗技術相結合,可顯著提升苗種成活率。神農水産的訂單導向型生産模式,幫助養殖戶解決流通難題。這種全産業鍊協作模式,正是解決産業痛點的有效途徑。

05攜手金融助力,解決資金難題

會上還邀請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海南省分行、中國銀行海南省分行、交通銀行江門分行、海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口鳳翔支行等單位代表分享金融助力水産養殖産業發展的政策與方案,旨在為養殖戶提供切實有效的資金解決方案,助力産業穩健發展。

06賦能養殖,推動産業高質量發展

▲澳華集團海南事業部總經理冼華輝緻辭

鄉村振興,澳華助力。澳華集團海南事業部總經理冼華輝表示,海南澳華堅定澳華集團的大客戶戰略,堅持長期主義,确保産品質量持續領先,做好客戶塘頭服務工作,堅持打樣對比,跟進過程養殖效果,幫助客戶養殖更加成功。秉持“内外聯動強品質,安康精神鑄鐵軍,價值創享赢未來”的戰略決心,打造産品力,構建服務力,整合金融力,建設産業鍊,推動種苗、飼料、養殖、金融、流通全産業鍊合作,系統化賦能海南水産養殖産業升級,提升澳華客戶的整體養殖效益,推動海南魚蝦養殖産業實現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海南水産養殖産業鍊峰會圓滿舉行!澳華強力布局海南獲官媒盛贊!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feed=rss2&p=21436 0
飼料行業信息網“好飼料·第13季”動物營養師——澳華潘桂華 /?p=21454 /?p=21454#respond Tue, 01 Jul 2025 08:28:21 +0000 https://www.alphafeed.cn/?p=21454 飼料行業信息網“好飼料·第13季”動物營養師——澳華潘桂華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飼料行業信息網“好飼料·第13季”動物營養師——澳華潘桂華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feed=rss2&p=21454 0
石斑價格跳水,蝦苗産量縮減,金鲳競争加劇,這裡該如何破局? /?p=21448 /?p=21448#respond Mon, 30 Jun 2025 08:14:41 +0000 https://www.alphafeed.cn/?p=21448 海南作為中國水産養殖的重要産區,其種苗産業與養殖發展牽動全局。近期,水産前沿與海南澳華海特料調研團隊深入海南,...

石斑價格跳水,蝦苗産量縮減,金鲳競争加劇,這裡該如何破局?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海南作為中國水産養殖的重要産區,其種苗産業與養殖發展牽動全局。近期,水産前沿與海南澳華海特料調研團隊深入海南,聚焦石斑魚、對蝦、金鲳魚三大核心品種,揭示産業發展亮點與挑戰。

1、石斑魚:價格腰斬!從“暴利神話”到“保本生存” 

海南是我國石斑魚南繁的核心基地,其優勢源于獨特的自然資源與地理條件。地處北緯18度的海南,氣候适宜,讓石斑魚繁育生長優勢盡顯:出苗早、成活率高、養殖周期短。

作為全國石斑魚苗種的“搖籃”,這裡親魚活體保有量超10萬尾,國内90%以上的石斑魚受精卵源自此地。憑借上乘的魚卵質量與高孵化率,海南持續為我國石斑魚養殖産業輸送優質種源,有力支撐着産業發展。

然而,産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前幾年石斑魚成品魚的價格還比較穩定,而且利潤方面也可觀,所以很多育苗的人也轉型發展成品魚的養殖。另外去年石斑魚的高行情也吸引了大量業内外資本湧入。據了解,2024年全國石斑魚産量突破了20萬噸,産能過剩,市場飽和,導緻2025年價格難以繼續維持高位。

以東星斑為例,去年9-10月規格魚塘口價曾達到了180元/斤的高位。在高行情的驅使下,據不完全統計,海南全島新建東星斑養殖池就超過了20萬口。好景不長,目前東星斑規格魚塘口價卻腰斬至77-78元/斤,如果是租池子進行養殖的養殖戶已經要面臨虧損。同時,當前珍珠龍膽、老鼠斑、金虎斑等品種價格也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0%-50%。

從“暴利”到“保本”,未來行業需要從盲目擴産轉向精細化運營。其中,控制成本至關重要,選擇好的苗種和飼料尤為關鍵。東方之星負責人洪宜展表示:“好的石斑魚苗,10-12個月就可以達到一斤以上的規格,不好的苗,可能養了一年半甚至兩年,一斤以上的魚才隻有三到四成。現在魚的養殖周期越來越長,問題不隻是在料。再好的料沒有好的苗不行,再好的苗沒有好的料也不行。”

2、對蝦:規模縮減!光環下的空間擠壓與價值突圍

海南省蝦産業以種苗繁育和成蝦養殖為主。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與環境條件,賦予了海南蝦苗生長快、抗性強、周期短的顯著優勢,使其成為全國第三大對蝦苗種生産基地。全省蝦苗以外銷為主,80%銷往全國各對蝦養殖主産區。

海南省對蝦養殖協會會長王平指出,目前海南對蝦種苗産業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可養殖海域持續縮減,環保政策不斷收緊,産業空間受到擠壓;另一方面,蝦苗運輸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其市場競争力。此外,養殖模式亟待創新,而資金短缺與融資困難更是制約産業升級的普遍難題。

産量下滑疊加外部壓力,海南蝦苗産業亟需重塑核心競争力,實現從‘量’到‘質’和‘值’的轉變。目前海南對蝦種苗年産量約1500億尾,相比往年有所下降。如何在産量變化的情況下,鞏固海南蝦苗的影響力和地位,彰顯其優質特性,使其在市場上賣出好價格,同時确保産業鍊各環節都能獲取合理利潤,成為業内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産業轉型升級的探索中,園區化是一種較好的發展形式,但如何建設高标準園區、避免同質化競争、融合産業鍊,讓優質産品實現優價,同樣是當前業内需要思考的問題。

破局之路已在實踐中展開。海南中正水産科技有限公司正積極整合各方力量,通過升級養殖模式養出更高品質的蝦,推動優質對蝦産品進入學校食堂和大型供應鍊平台,拓展終端消費市場。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也在着力夯實産業根基。海南微正斑節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蔡群珠表示:“育苗産業中,生産質量是第一生命線,其次才是市場拓展。” 海南微正曆時近5年時間,投資近1100萬元對其苗種繁育基地進行整改、升級加建,緻力于為行業提供優質的種苗,為海南蝦産業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在探索産業鍊協同增效方面,澳華集團與海南神農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共識,協同種苗前端,采用合作社和養殖代管等模式發展金剛蝦養殖,解決散戶“出蝦難”和“價格低”問題,同時保障穩定供應與價格。

3、金鲳魚:多重夾擊,創新模式下的精細堅守

海南金鲳魚産業經曆了疫情期間的一輪洗牌後,部分規模小、誠信差或管理不善的養殖戶被淘汰,讓堅守者一度看到希望。然而,這兩年資本的強勢入局又帶來了新的不确定性。面對新的形式,海南藍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有銘表示:“我們必須更加理性地發展: 一方面要珍惜現有的‘入場券’,避免盲目擴張,專注于整合匹配自身能力的資源;另一方面必須将管理做到精細化,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海南地區每年面臨台風威脅,迫使金鲳魚養殖戶必須‘搶收’,因此當地普遍選擇投放早苗,目标就是實現‘快進快出’,力求在台風季前達到上市規格,從而有效規避風險,并争取在短時間内獲得更高産量。其中飼料尤為關鍵,劣質飼料會無形中大幅增加病害風險。同時,精細化管理也是控制成本、提升競争力的關鍵。

4、海南澳華:内外聯動強品質,價值創享赢未來!

海南水産養殖站在轉型十字路口。唯有技術精細化、産業鍊協同化,方能在挑戰中守住“中國水産種苗矽谷”的金字招牌,讓碧海藍田真正成為可持續的“深藍糧倉”。為助力海南水産養殖産業發展,共創産業交流平台,2025年7月1日,由澳華集團主辦的以“鄉村振興,澳華助力”為主題的海南水産養殖産業鍊峰會将在海南海口海口魯能希爾頓酒店舉行,以産品力、金融力、服務力共創水産養殖産業鍊價值交流平台。

在此次峰會上,海南澳華将充分發揮自身在水産養殖産業鍊中的資源優勢,邀請種苗、飼料、動保、養殖以及金融代表等各方力量齊聚一堂,共同探讨海南水産養殖産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石斑價格跳水,蝦苗産量縮減,金鲳競争加劇,這裡該如何破局?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feed=rss2&p=21448 0
媒體專訪 | 沖刺“蝦蟹料登頂目标”!澳華“大客戶”戰略背後的增長邏輯! /?p=21518 /?p=21518#respond Tue, 17 Jun 2025 08:18:58 +0000 https://www.alphafeed.cn/?p=21518 近年來,我國蝦類養殖行業經曆了快速擴張與深度調整,逐步從粗放式增長邁向規模化、集約化和設施化的高質量發展。 而...

媒體專訪 | 沖刺“蝦蟹料登頂目标”!澳華“大客戶”戰略背後的增長邏輯!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近年來,我國蝦類養殖行業經曆了快速擴張與深度調整,逐步從粗放式增長邁向規模化、集約化和設施化的高質量發展。

而飼料企業之間的競争,也從單一的産品力競争轉向綜合服務能力的比拼,能夠深入參與養殖戶的養殖規劃與經營管理。

作為高端水産飼料的“領航者”,澳華集團憑借其差異化的産品策略和精準的市場定位,在蝦料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回顧過去,2009年澳華推出的第一代“蝦安康”,憑借其高營養、高免疫、抗應激的特性,在偷死、白便等病害橫行的時期脫穎而出,大幅提升成活率;随後,澳華不斷疊代升級,推出“蝦奶粉”“鉑金版蝦安康”等系列産品,為不同養殖模式提供定制化的營養方案。十多年來澳華從未停止過創新的步伐,這兩年,結合當前高密度、集約化、設施化的養殖模式,重磅推出“安康888”和“靓蝦安康”兩款高端産品,因其精準的營養設計和顯著的養殖效果,再次火爆市場,成為養殖戶提質增效的“助推器”。此外,澳華提出“大客戶”發展戰略,圍繞養殖效益的提升,整合種苗、動保、流通等方面資源,為規模養殖戶和經銷商大戶提供從養殖到銷售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為了深入了解澳華集團的發展戰略規劃,騰氏水産商務網特邀采訪到了澳華集團蝦蟹料技術總監向朝林。

養蝦行業“有錢途”  已步入平穩發展期就當前的大環境而言,對蝦、小龍蝦市場經過兩三年的調整與洗牌,不論是在養殖規模,還是在市場行情方面,已經逐步恢複理性,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回顧過去,在對蝦市場,2022年至2024年,全國掀起“小棚南下”的熱潮,大量浙江籍養殖戶湧入兩廣地區,使得華南小棚數量激增至10萬張以上;同時,在珠三角地區,一批來自紅木家具行業的老闆也帶着大量資本,加入到養蝦的行列。

在過去的十年間,小龍蝦養殖蓬勃發展,2016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産量僅80多萬噸,而到了2024年已突破300萬噸,養殖面積達到3000萬畝,逐步形成千億級産業鍊。在這個迅速擴張的時期,市場同樣吸引了大量外來資本和跨界養殖戶。

全國養殖規模的急劇擴張,不可避免地導緻了市場供需失衡,進而出現價格波動,競争加劇。

這兩年,我們發現到:行業沉澱下來的是那些專注于提升養殖技術和效率,以及擁有多年豐富經驗的養殖戶。他們已經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以小龍蝦養殖為例,如今早苗、早蝦、大規格、育養分離、平養、精養等多種模式共存,養殖方式趨于多元化,且因地制宜。今年庫蝦、小青價格堅挺,在4~5月份的集中上市期,庫蝦仍能維持在5~6元/斤,小青價格在7~8元/斤,稻蝦的整體效益高于去年。

在南美白對蝦養殖方面,每斤蝦的毛利從過去的20~30元下降至5~10元。然而,從那些長期從事水産養殖的大戶或合作社來看,他們在綜合成本控制上展現出顯著優勢。例如,高位池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2~13元/斤,最低甚至達到8元/斤;如東小棚蝦的成本約為10元/斤,華南小棚蝦大約在13~14元/斤;土塘精養的成本達到8~10元/斤。

縱觀全年對蝦價格走勢,大部分時間不會低于15元/斤,都能在養殖成本線之上。有了利潤保障之後,若能在蝦的品質上做些文章,如在個頭、活力、口感、體色等方面進行提升,打造高品質的精品大蝦,那麼在市場上會更具競争力,可能以高出市場價2~3元的價格出售。

華南地區小棚蝦

因此,對蝦養殖還是很有“錢途”的,至少能保有5元以上的利潤。尤其是能在高價區間賣蝦則效益将更加可觀。例如,今年3~4月的利潤空間可達10~15元/斤,按照小棚蝦2000~3000斤的産量計算,一張棚的利潤高達20000~40000元。

此外,推進漁業設施化,也是促進養殖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小棚蝦養殖為例,采用自動化投餌機之後,經實踐證實,料比至少可以降低0.2,意味着1斤蝦的成本可降低1元左右,同時養殖過程變得更加可控、科學、高效。

總而言之,通過這兩年的大洗牌,對蝦、小龍蝦行業已逐步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我們相信,在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日可待。

高密度養殖環境下 企業拼的是綜合實力作為飼料企業,我們深入參與養殖的每一個環節,并肩負着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任。當前,飼料企業拼的是綜合實力,不僅要提供高品質的飼料産品,還要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和全面的本土化服務。這包括整合種苗、動保、流通等多方面的資源。而一些養殖公司或養殖大戶,他們也特别關注飼料企業能否帶來綜合的經濟效益。

實際上,飼料隻是一個載體。養殖成活率、養殖成本控制、飼料投入産出比、産品組合與養殖模式設計、高端水産品打造等方面,都是規模養殖戶會關心的問題。

那麼,飼料行業未來的競争格局将會是怎樣的?

我們認為,高密度、集約化、設施化的養殖模式正逐步成為行業主流,例如高位池、小棚蝦、工廠化等,這些模式往往需要大型飼料企業的支持;而土塘精養和魚蝦混養等傳統模式,則更多地關注飼料價格。

在養殖區域中,飼料品牌的數量越少,意味着該區域的飼料競争程度越高,這要求飼料企業及其他供應商具備更高的綜合能力。以福建金剛蝦、北方工廠化、華南小棚蝦為例,能夠成功進入市場的,主要是澳華等少數幾家集團企業。

這兩三年來,澳華在珠三角溫棚、小棚及高位池養殖區推行“托管式”服務,并于今年提出了“大客戶”戰略,深度參與客戶的養殖與經營,并設計高效的養殖方案,真正站在養殖端的角度,思考如何控制成本、提高養成率、分級養殖、提高出蝦品質等問題。

而澳華提出“大客戶”戰略,正是順應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

随着養殖模式的升級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養殖端對于飼料及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澳華深刻洞察到這一趨勢,認為未來的養殖市場将更傾向于規模化、專業化。而“大客戶”戰略正是基于這一判斷而提出的。

在當前的存量市場環境下,那些擁有一定規模和發展潛力、具備産業鍊思維與優勢,并注重養殖質量和效率提升的養殖戶和經銷商,是能夠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澳華必須牢牢抓住的“大客戶”。

針對“大客戶”,澳華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和人力,構建強大的“鐵三角”組織,包括價值交付團隊、專業配方師和營銷人員,提升服務的質量,同時還可提供融資和産業鍊支持。

同時,在産品配套方面,澳華在去年新推出的“安康888”,針對小棚蝦破碎料03轉05階段,通過營養強化和精準投喂,能夠讓小棚蝦提前10~15天進入平料期。這款産品正是為了滿足“大客戶”的特定需求而精心打造的高端産品。

澳華對蝦飼料“安康888”

今年,澳華推出的“靓蝦安康”,主打的是提升蝦的品質,隻需在上市之前的10~15天内投喂,便能改善蝦的體色、肉質和口感,助力打造精品蝦、品牌蝦。

澳華對蝦飼料“靓蝦安康”

此外,澳華還将針對“大客戶”高度設施化的應用場景,研發更适合高密度養殖環境的飼料産品。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産品研發,澳華能夠更好地滿足“大客戶”的需求。

得益于這一戰略部署,澳華今年在市場銷售上取得亮眼的成績,實現領先于行業的高增長。

關于澳華的未來規劃,首先在配方調整上,将會關注如何讓蝦快速吸收、有效轉化飼料,以适應高密度、設施化的養殖環境。其次,在市場布局方面,蝦蟹闆塊是澳華的第一發展戰略,未來将沖刺“蝦蟹料登頂目标”。針對海外市場,澳華将立足越南市場,深耕整個東南亞市場,同時發力拓展厄瓜多爾市場。

媒體專訪 | 沖刺“蝦蟹料登頂目标”!澳華“大客戶”戰略背後的增長邏輯!最先出現在澳華集團

]]>
/?feed=rss2&p=215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