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專訪 | 沖刺“蝦蟹料登頂目标”!澳華“大客戶”戰略背後的增長邏輯!

近年來,我國蝦類養殖行業經曆了快速擴張與深度調整,逐步從粗放式增長邁向規模化、集約化和設施化的高質量發展。

而飼料企業之間的競争,也從單一的産品力競争轉向綜合服務能力的比拼,能夠深入參與養殖戶的養殖規劃與經營管理。

作為高端水産飼料的“領航者”,澳華集團憑借其差異化的産品策略和精準的市場定位,在蝦料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回顧過去,2009年澳華推出的第一代“蝦安康”,憑借其高營養、高免疫、抗應激的特性,在偷死、白便等病害橫行的時期脫穎而出,大幅提升成活率;随後,澳華不斷疊代升級,推出“蝦奶粉”“鉑金版蝦安康”等系列産品,為不同養殖模式提供定制化的營養方案。十多年來澳華從未停止過創新的步伐,這兩年,結合當前高密度、集約化、設施化的養殖模式,重磅推出“安康888”和“靓蝦安康”兩款高端産品,因其精準的營養設計和顯著的養殖效果,再次火爆市場,成為養殖戶提質增效的“助推器”。此外,澳華提出“大客戶”發展戰略,圍繞養殖效益的提升,整合種苗、動保、流通等方面資源,為規模養殖戶和經銷商大戶提供從養殖到銷售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為了深入了解澳華集團的發展戰略規劃,騰氏水産商務網特邀采訪到了澳華集團蝦蟹料技術總監向朝林。

養蝦行業“有錢途”  已步入平穩發展期就當前的大環境而言,對蝦、小龍蝦市場經過兩三年的調整與洗牌,不論是在養殖規模,還是在市場行情方面,已經逐步恢複理性,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回顧過去,在對蝦市場,2022年至2024年,全國掀起“小棚南下”的熱潮,大量浙江籍養殖戶湧入兩廣地區,使得華南小棚數量激增至10萬張以上;同時,在珠三角地區,一批來自紅木家具行業的老闆也帶着大量資本,加入到養蝦的行列。

在過去的十年間,小龍蝦養殖蓬勃發展,2016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産量僅80多萬噸,而到了2024年已突破300萬噸,養殖面積達到3000萬畝,逐步形成千億級産業鍊。在這個迅速擴張的時期,市場同樣吸引了大量外來資本和跨界養殖戶。

全國養殖規模的急劇擴張,不可避免地導緻了市場供需失衡,進而出現價格波動,競争加劇。

這兩年,我們發現到:行業沉澱下來的是那些專注于提升養殖技術和效率,以及擁有多年豐富經驗的養殖戶。他們已經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以小龍蝦養殖為例,如今早苗、早蝦、大規格、育養分離、平養、精養等多種模式共存,養殖方式趨于多元化,且因地制宜。今年庫蝦、小青價格堅挺,在4~5月份的集中上市期,庫蝦仍能維持在5~6元/斤,小青價格在7~8元/斤,稻蝦的整體效益高于去年。

在南美白對蝦養殖方面,每斤蝦的毛利從過去的20~30元下降至5~10元。然而,從那些長期從事水産養殖的大戶或合作社來看,他們在綜合成本控制上展現出顯著優勢。例如,高位池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2~13元/斤,最低甚至達到8元/斤;如東小棚蝦的成本約為10元/斤,華南小棚蝦大約在13~14元/斤;土塘精養的成本達到8~10元/斤。

縱觀全年對蝦價格走勢,大部分時間不會低于15元/斤,都能在養殖成本線之上。有了利潤保障之後,若能在蝦的品質上做些文章,如在個頭、活力、口感、體色等方面進行提升,打造高品質的精品大蝦,那麼在市場上會更具競争力,可能以高出市場價2~3元的價格出售。

華南地區小棚蝦

因此,對蝦養殖還是很有“錢途”的,至少能保有5元以上的利潤。尤其是能在高價區間賣蝦則效益将更加可觀。例如,今年3~4月的利潤空間可達10~15元/斤,按照小棚蝦2000~3000斤的産量計算,一張棚的利潤高達20000~40000元。

此外,推進漁業設施化,也是促進養殖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小棚蝦養殖為例,采用自動化投餌機之後,經實踐證實,料比至少可以降低0.2,意味着1斤蝦的成本可降低1元左右,同時養殖過程變得更加可控、科學、高效。

總而言之,通過這兩年的大洗牌,對蝦、小龍蝦行業已逐步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我們相信,在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日可待。

高密度養殖環境下 企業拼的是綜合實力作為飼料企業,我們深入參與養殖的每一個環節,并肩負着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任。當前,飼料企業拼的是綜合實力,不僅要提供高品質的飼料産品,還要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和全面的本土化服務。這包括整合種苗、動保、流通等多方面的資源。而一些養殖公司或養殖大戶,他們也特别關注飼料企業能否帶來綜合的經濟效益。

實際上,飼料隻是一個載體。養殖成活率、養殖成本控制、飼料投入産出比、産品組合與養殖模式設計、高端水産品打造等方面,都是規模養殖戶會關心的問題。

那麼,飼料行業未來的競争格局将會是怎樣的?

我們認為,高密度、集約化、設施化的養殖模式正逐步成為行業主流,例如高位池、小棚蝦、工廠化等,這些模式往往需要大型飼料企業的支持;而土塘精養和魚蝦混養等傳統模式,則更多地關注飼料價格。

在養殖區域中,飼料品牌的數量越少,意味着該區域的飼料競争程度越高,這要求飼料企業及其他供應商具備更高的綜合能力。以福建金剛蝦、北方工廠化、華南小棚蝦為例,能夠成功進入市場的,主要是澳華等少數幾家集團企業。

這兩三年來,澳華在珠三角溫棚、小棚及高位池養殖區推行“托管式”服務,并于今年提出了“大客戶”戰略,深度參與客戶的養殖與經營,并設計高效的養殖方案,真正站在養殖端的角度,思考如何控制成本、提高養成率、分級養殖、提高出蝦品質等問題。

而澳華提出“大客戶”戰略,正是順應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

随着養殖模式的升級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養殖端對于飼料及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澳華深刻洞察到這一趨勢,認為未來的養殖市場将更傾向于規模化、專業化。而“大客戶”戰略正是基于這一判斷而提出的。

在當前的存量市場環境下,那些擁有一定規模和發展潛力、具備産業鍊思維與優勢,并注重養殖質量和效率提升的養殖戶和經銷商,是能夠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澳華必須牢牢抓住的“大客戶”。

針對“大客戶”,澳華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和人力,構建強大的“鐵三角”組織,包括價值交付團隊、專業配方師和營銷人員,提升服務的質量,同時還可提供融資和産業鍊支持。

同時,在産品配套方面,澳華在去年新推出的“安康888”,針對小棚蝦破碎料03轉05階段,通過營養強化和精準投喂,能夠讓小棚蝦提前10~15天進入平料期。這款産品正是為了滿足“大客戶”的特定需求而精心打造的高端産品。

澳華對蝦飼料“安康888”

今年,澳華推出的“靓蝦安康”,主打的是提升蝦的品質,隻需在上市之前的10~15天内投喂,便能改善蝦的體色、肉質和口感,助力打造精品蝦、品牌蝦。

澳華對蝦飼料“靓蝦安康”

此外,澳華還将針對“大客戶”高度設施化的應用場景,研發更适合高密度養殖環境的飼料産品。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産品研發,澳華能夠更好地滿足“大客戶”的需求。

得益于這一戰略部署,澳華今年在市場銷售上取得亮眼的成績,實現領先于行業的高增長。

關于澳華的未來規劃,首先在配方調整上,将會關注如何讓蝦快速吸收、有效轉化飼料,以适應高密度、設施化的養殖環境。其次,在市場布局方面,蝦蟹闆塊是澳華的第一發展戰略,未來将沖刺“蝦蟹料登頂目标”。針對海外市場,澳華将立足越南市場,深耕整個東南亞市場,同時發力拓展厄瓜多爾市場。

類似文章

發表回複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