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非魚養戶必看!澳華“三降一升”模式破局,低行情逆襲盈利!

當前茂名羅非魚塘頭工廠價跌至 3.3元/斤、市場價 3.8元/斤,傳統養殖模式下養戶盈利空間被嚴重擠壓,已經面臨虧損風險。破局的核心邏輯需從“被動承受行情”轉向“主動優化經營”,通過“控成本、拓收益、優模式”三維發力,結合澳華工程師推廣的實操方案,實現行情低迷期的盈利穩定與提升。

 ▲近2年茂名工廠非塘口價格走勢

破局基礎:精準控本,守住盈利 “基本盤”

羅非魚低行情下,“成本每降一分,利潤就多一分”。相比高行情時的高密度、高檔次(飼料)、高投入(動保),會得到相應的“高回報”;但低行情下,密度過高、飼料檔次錯配、動保無效投入,都是成本虛高的核心痛點,因此需通過 “三降一升”模式精準優化,将成本控制在行情“安全線”内。

▲“三降一升”模式出魚案例

01
降密度:從“高産量”到“優生長,快周轉”
(1) 傳統問題:部分養戶追求畝産,将密度提至 8000 尾/畝以上,導緻水體溶氧缺失、病害頻發,飼料轉化率低,反而增加成本。(2) 破局操作:将密度降至3000 尾 / 畝,水體承載與魚類生長需求匹配,病害發生率可降低 30% 以上,料比可控制在1.07-1.09,間接減少飼料與動保投入。

降飼料成本:從“追長速”到“性價比”
02
(1) 行情困局:高行情下“好效果=好飼料”,普遍客戶認為選用高營養檔次飼料,都會得到一個非常好的養殖效益,但事實是隻有在高價行情追求長速的情況下才能如願。低行情下更多的是關注“單斤魚成本”,以追求高性價比為主。(2) 破局操作:選用澳華高性價比的羅非料6591或羅非安康,單斤飼料成本可降低 0.15-0.2 元。

03
降動保投入:從“高頻”到“必要”
(1) 傳統浪費:養戶遵循“每10天改1次底、每15天保健5天”的固定流程,即使水體指标正常仍持續投入,動保成本占比超8%。(2) 破局操作:以“水體監測”為核心,提前發現指标異常(如氨氮超1.0mg/L、亞硝酸鹽超 0.2mg/L)時再改底;保健套餐精簡為“苗種期+過塘後1個月+出塘前1個月”三階段;殺蟲僅在發現寄生蟲時進行,動保成本可降低40%-50%,單斤養殖成本減少0.1元。

核心目标:單斤成本控在 3.1 元,鎖定基礎利潤

通過上述三降措施,羅非魚單斤養殖成本可穩定在3.1元左右,對比當前3.3元/斤的塘頭價,單斤利潤有0.2元以上。以每年3批,每畝3600斤年産量計算,畝年利潤可達2000 元以上,避免行情低迷期的虧損風險。

破局關鍵:多元拓收,打開盈利“新增量”

僅靠控本無法實現利潤大幅提升,需通過“主養+套養”的混養模式,引入高價值品種,在不影響羅非魚主産的前提下,新增收益來源,形成“羅非保基礎,套養提效益”的格局。

01
羅非 + 鲫魚混養:中高價值品種,穩拓收益

▲ 鲫魚苗種選擇

(1) 适配場景:适合有一定混養經驗、池塘水深2.5米以上(鲫魚栖息底層,需足夠水體空間)的養戶,風險較低,收益穩定。

(2) 核心優勢:鲫魚市場價格高(6 兩以上 7-8元/斤,8 兩以上 10-11元/斤),且與羅非魚生态互補(羅非魚喜中上層,鲫魚喜底層,不争奪栖息空間;羅非魚吃浮性料,鲫魚可吃有機碎屑或者糞便,飼料二次利用)。

(3) 實操要點:

  • 品種選四倍體鲫魚(抗病性強,生長速度比普通鲫魚快18%);
  • 苗種投放按規格調整:朝苗按 1200 尾/畝、1 兩大苗按 800 尾/畝,避免密度過高導緻長速偏慢,規格偏小;
  • 投喂催肥:第二批羅非魚養殖階段,給鲫魚投喂澳華“魚種 66”沉水料(單斤魚總成本 3元),确保 600斤/畝的産量(規格多在8 兩以上)。

(4) 收益增量:僅鲫魚一項,每畝可新增利潤(10元/斤售價 – 3 元/斤成本)×600斤 = 4200 元,疊加羅非魚基礎利潤,年畝總效益可增加 4000-5000 元。

▲羅非鲫魚混養模式産品套餐方案

02
羅非 + 羅蝦混養:高價值蝦類,沖刺高收益

▲羅蝦标苗階段和混養之後階段

(1) 适配場景:适合具備蝦類标苗基礎、能承擔一定管理成本(如增氧設備完善、有水體監測能力)的養戶,收益潛力大,畝增值顯著。

(2) 核心優勢:羅蝦塘口價達30元/斤(規格在15尾/斤左右),且養殖周期與羅非魚匹配(6 個月可完成2批羅非+1批羅蝦),對羅非魚産量無影響(羅蝦吃殘餌與浮遊生物,反而淨化水體)。

(3) 實操要點:

  • 品種選南太湖3号羅蝦(挂網标苗成活率超70%);
  • 标苗關鍵:先通過“池塘挂網”标苗20-30天(網袋内密度控制在5000尾 /m³),使用蝦奶粉,待規格至1000尾 / 斤以内再解網混養,成活率可提升至70%以上;
  • 混養密度:解網後控制在6000-8000尾/畝,并在池塘中設置挂網,避免蛻殼損耗(羅蝦蛻殼期需充足空間)。

(4) 收益增量:羅蝦畝産約200斤,按30元/斤塘口價計算,畝産值6000元;新增成本僅蝦苗(約300元/畝)+飼料(約200元/畝)+ 動保補鈣(約300 元/畝),畝淨利潤可達 5000元,疊加羅非魚利潤,畝總增值超 6000元以上。 

▲羅非羅蝦混養模式産品套餐方案

破局落地:模式适配,選對路徑少走彎路

不同養戶的資源(池塘條件、資金、經驗)不同,需針對性選擇破局模式,避免“盲目跟風”導緻風險。

破局保障:技術支撐,讓模式“落地不踩坑”

低行情下的模式優化,需專業技術保駕護航。澳華團隊的配套支持是破局關鍵:

(1) 前期規劃:根據池塘面積、水深、水質指标,定制密度與混養方案(如淺塘<1.5 米不推薦羅蝦混養,避免溶氧不足和越冬問題);

(2) 過程監測:定期上門檢測水體指标(水質七指标),及時調整動保與投喂方案;

(3) 問題解決:針對混養中的常見問題(如鲫魚病害、羅蝦蛻殼困難等),提供現場指導。

▲江門澳華茂名團隊探讨盈利模式方案

低行情不是“死局”,而是“調結構”的契機

茂名羅非魚行情下行,本質是行業向“精準經營”轉型的信号。養戶無需被動承受行情波動,而是通過“控本守住基礎、混養拓展增量、技術保障落地”,結合自身資源選擇适配模式——穩健者控成本保利潤、進階者混鲫魚穩提效、進取者混羅蝦沖高益。在澳華團隊的技術支持下,低行情期反而能成為優化養殖結構、提升競争力的“窗口期”,實現長期盈利的穩定。

▲江門澳華精英團隊

類似文章

發表回複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