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東小棚秋蝦如何安全度過“掃渾期”

“掃渾期”是江蘇如東小棚養殖秋蝦過程中的關鍵階段,通常出現在放苗後20–30天,正值轉肝期與搶料期的過渡階段。此時期由于蝦體規格增大、活動增強、藻類衰弱、溶氧下降及底質惡化等因素交織,極易導緻水質渾濁(表現為“平時水清,一喂料就渾”),進而引發弧菌感染、亞硝酸鹽中毒、空腸空胃、軟殼偷死甚至急性排塘等問題,因此,科學管理“掃渾期”對保障秋蝦養殖成功至關重要。

 

一、“掃渾期”的主要風險

1. 水質惡化與返底

晝夜溫差加大、扣棚導緻氣壓變化,易引起池塘底部有機質和病菌上翻(即“返底”),造成水體渾濁并釋放大量弧菌,導緻對蝦感染發病。

2. 溶氧降低與亞硝酸鹽毒性增

掃渾期藻類衰弱,光合作用減弱,産氧能力下降;同時高密度、高投喂導緻耗氧因子增多,池塘整體溶氧偏低。低溶氧環境下,亞硝酸鹽難以轉化為硝酸鹽,其毒性顯著增強,易引發對蝦蛻殼期出現“肉段子”、軟殼掉苗等中毒現象。

3. 營養失衡與體質下降

部分養殖戶控料過嚴,導緻對蝦攝食藻類維持營養,水體進一步變瘦;而猛料模式則加重肝胰腺負擔。兩種極端均可能導緻蝦體營養不良或消化系統受損,免疫力下降,增加偷死風險。

二、安全度過“掃渾期”的五大管理關鍵點

1、巧穩水:提前肥水,穩定藻相

在掃渾期來臨前(一般放苗20天左右)及時補肥,選擇營養全面、可溶性好、含碳量高的肥料,比如餌豐寶(5斤/棚)+黃金泡(5斤/棚),每3–4天補充一次。因如東小棚多采用地下井水,氨氮普遍偏高,應慎用含氮量高的肥料,避免加劇水質負擔。

2、勤改底:改善底質,防控有害物質

使用安全無刺激的降解型底改劑,比如靓底寶(1斤/棚),每5天使用一次。

對于黑泥嚴重的池塘,可加大劑量至1.5斤-2斤/棚,連續使用3天,有效減輕底泥污染。改底有助于減少返底風險、控制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積累,為對蝦提供清潔的底部環境。

3、強增氧:保障溶氧,緩解應激

提升增氧機功率,确保池塘溶氧充足。高溶氧不僅可降低亞硝酸鹽毒性,還能促進對蝦順利蛻殼。增氧還有助于穩定水溫、水質指标和藻相,減少環境波動帶來的應激反應。建議常備增氧片,比如氧寶Ⅱ,以防停電,轉水等緊急情況發生。

4、常保健:護肝健腸,增強體質

秋季前期高溫、後期降溫快,對蝦肝胰腺負擔重,建議定期使用健腸寶軟顆粒拌料10%-20%投喂,護肝健腸功能,提升對蝦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降低弧菌及孢子蟲爆發風險,加料更順暢。

總結

安全度過“掃渾期”是決定如東小棚秋蝦養殖成敗的關鍵環節。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養水為本、健體為根”的管理思路,在掃渾期前搶肥穩水、期間勤改底強增氧、全程做好體質保健與水質監控。隻有系統化落實各項管理措施,才能有效規避疾病暴發風險,确保對蝦順利進入搶料期,最終實現安全出蝦、提質增效的目标。

類似文章

發表回複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