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對蝦肌肉白濁:從病原分析到精準防治,應對季節性養殖挑戰

發病初期,對蝦尾部或腹部肌肉,尤其是第四至第六肌節,呈現不透明的白濁狀,少數個體從背部中間開始發白。白濁部分逐漸失去透明性,并迅速向前擴展至整個腹部。嚴重時,整個背部肌肉變白壞死,病蝦表現躁動、劇烈運動,部分出現軟殼、空胃甚至死亡。鏡檢可見肌肉壞死,肌纖維排列紊亂、橫紋消失。值得注意的是,發病初期對蝦仍可正常攝食,病死蝦多沉于池底,水面不易發現。
- 養殖水體中鈣、鎂、磷及溶解氧等關鍵微量元素不足,無法滿足對蝦正常生理需求;
- 對蝦的餌料中缺乏維生素,導緻肌肉白濁的出現。
- 養殖水體的底氧不足,導緻蝦類的體質長期處于亞健康等應激狀态,引發肌肉白濁的出現。
- 對蝦養殖水質不穩定,水質變化大,藻類少,透明度大,光照強烈而水體的透光度高,導緻對蝦應激出現肌肉白濁。
- 底質惡化,池塘底部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導緻的對蝦病原菌感染,引起肌肉病變而形成的白濁。
- 對于對蝦養殖前期因水質不穩定,透明度過大導緻的對蝦應激産生的肌肉白濁,可以使蝦蟹活力寶+應激寶進行抗應激處理,降低蝦的對新環境的應激反應。
- 對于養殖水體或者餌料中缺乏營養物質,可以通過在飼料中添加解維寶+蝦蟹活力寶進行處理。
- 對于水體的底部溶氧不足導緻的肌肉白濁,可以及時加開池塘增氧設備,同時用增加改底頻率,保持池塘底部清爽。
因此,各位養殖戶朋友要密切關注天氣預警,積極應對。強化水質監測與調控,在天氣多變和溫差大的時期,更應增加改底頻率,加強疫病防控,适時出蝦,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