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風“桦加沙”過後,華南水産養殖戶修複補救指南

超強台風“桦加沙”過後,華南地區水産養殖戶面臨池塘漫塘、設備損壞、應激死亡等多重挑戰。災後修複工作需科學安排,循序漸進。本指南從設施修複、水質管理、養殖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一些操作建議。
01 全面檢查與設施修複
在檢查養殖設施前,确保周邊環境安全,特别注意農田魚塘棚舍周邊的電線情況,預防漏電觸電事故發生。池塘設施修複方面,立即檢查場區電路、供電設施,杜絕安全隐患;檢修漁業機械設備,加緊維修受損的增氧機、投餌機、水泵等養殖設備。同時檢查池塘堤壩、進排水口,及時搶修和加固。

對于網箱養殖,檢查網箱框架各部位是否完好,有隐患的部位要及時修理加固。查看纜繩是否有斷股或磨損現象,必要時可在可能的迎風面增加相對較長錨固。

對工廠化養殖設施,排查生産用房、取水井、進水管道和過濾系統等,抓緊維修恢複,确保循環水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轉。檢查車間頂篷等生産設施,及時清除積水,修補被損壞的覆網覆膜。

02 水質調控與科學管理

首要任務是做好排水與水位控制,對于地勢低窪不能自行排水的地塊,要運用抽水設施進行抽水。發生内澇的池塘及時排澇降低水位,有條件的适當換水。其次,暴雨後池塘水質可能受到嚴重影響,需及時換水或添加水質調節劑。應重點監測水體的pH值、溶氧量、氨氮等關鍵指标。

水體消毒方面,可使用生石灰(8-15kg/畝)潑灑、漂白粉、碘制劑等消毒水體,殺滅随雨水、洪水帶入的病菌。天氣晴朗後,施用微生物制劑、底質改良劑來改善水質及底質。

台風、暴雨後,由于池底泛起,藻類死亡,遇到悶熱天、尤其是早晨,易引起缺氧。應适當延長增氧機運轉時間,并可配備一些增氧劑應急。

 

03 養殖與病死水産管理
台風暴雨過後,水産動物受到強應激影響,需适當減少飼料投喂量,應增強免疫力,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免疫多糖、保肝健、免疫多肽等免疫增強劑,提高魚、蝦、蟹等抗應激能力。投喂量應适當控制,待養殖動物恢複和水質改善後再逐漸恢複正常投喂,及時加強營養,投喂優質飼料。對于死亡水生動物,應及時診斷病因,明确是細菌性、病毒性還是應激性死亡。根據病害類型,選用合适的藥物治療,注意藥物的用量和使用周期。

 

04 病害防治措施
台風過後,水産養殖動物易爆發病害,需加強監測與防治。暴雨後病原生物活躍,易導緻水産養殖病害發生和傳播。全面消毒是切斷病原傳播的關鍵。應及時清除病蟲枝、爛果、爛葉等,減少病蟲害滋生的溫床。對于病死水生動物,要及時做好無害化處理并立即進行消殺防疫,确保不發生重大疫情。

科學用藥對病害防控至關重要。在台風後3-7天的病蟲害防控窗口期,及時噴施殺菌藥預防細菌性疾病。搶晴噴施廣譜性殺蟲劑和殺菌劑,預防病蟲害的暴發流行。

 

05 災後恢複與重建
補放苗種:根據養殖設施受損和苗種丢失狀況,合理補放優質大規格苗。在苗種補放過程中,要注意水産品苗種的質量問題,把好苗種的種質關和補放技術關。記錄與保險理賠:對于減少損失至關重要。詳細記錄災害損失情況,包括養殖設施損壞程度、養殖生物死亡數量、設備損失等。如有災害損失,應及時向相關部門通報,并了解救災補助政策。

長期預防措施:修繕排水系統,加高加固池塘堤壩,準備應急發電機和抽水設備。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提前制定台風應急預案,以便未來應對類似自然災害。

科學的修複方法不僅能減少當前損失,更能提升養殖場抵禦未來自然災害的能力。廣大養殖戶朋友如有任何養殖技術、管理等難題,請随時聯系澳華集團在當地的技術服務團隊,我們會竭盡全力助大家渡過難關。

類似文章

發表回複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