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小棚蝦短暫遇冷,價格普跌2-3元/斤,金秋有望回穩!
廣東珠三角地區白蝦行情明顯下跌,中山地區20頭規格價格為19-19.5元/斤,25頭為16-16.5元/斤,28頭為15.5元/斤,30頭為15元/斤,32頭則僅為14.5元/斤。
江門地區價格更低,30頭規格僅售13.5元/斤,27頭為14.5元/斤。
廣東惠東市場價格相對穩健,30頭賣19元/斤,40頭賣16元/斤,暫時未出現大幅波動。
福建龍海市場是為數不多的亮點,白蝦價格有所上漲,漲幅為1-3元/斤,20頭規格賣18-19元/斤,25頭賣17元/斤,30頭賣16元/斤。
本輪價格下跌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
野生海鮮沖擊是導緻蝦價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東海與南海禁漁期結束後,野生海鮮捕撈量同比增加15%。
小黃魚、鲳魚、梭子蟹等品種大量湧入市場,對養殖蝦造成明顯分流。有經銷商反映,當前養殖蝦日銷量同比下降四成。

天氣因素也抑制了市場需求。華南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偏多40%,頻繁的強降雨降低了戶外消費意願。
餐飲終端蝦類銷量普遍下降30%,直接影響了産區的出塘價格。
問題蝦上市也是壓低價格的因素之一。由于依然有許多問題蝦上市,蝦價難以上漲。
質量問題反而使得市場上對質量好的大蝦需求增加,福建龍海市場正是因此能夠實現價格上揚。
長期來看,養殖蝦産業需從品質升級、品牌打造和産業鍊延伸等方面強化競争力,以應對野生海鮮的持續沖擊。
短期而言,随着9月後南方陰雨天氣減少、中秋國慶消費旺季臨近,養殖蝦需求有望回升。但野生海鮮上市高峰期将持續至10月,養殖戶需密切關注市場動态,合理規劃出塘時間,避開野生海鮮集中上市期。同時,加強成本管理、控制養殖成本、提高成活率和優化飼料配方,也是在價格下行期維持盈利的關鍵。